10月17-19日,环波罗的海国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欧荣教授应邀参加了在北京民族大学举行的区域国别学理论与方法及学位点建设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二十余所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与未来发展方向。大会设置了开幕式、主旨发言、分论坛研讨及闭幕式等多个环节,会议内容丰富、议题前沿。
在开幕式上,北方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李俊杰教授指出,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区域国别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正日益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和推动区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强调,要明确学科定位、强化师资建设、深化国际合作,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体系。北京大学翟崑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自2022年区域国别学正式成为一级交叉学科以来,该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分散探索”走向“系统建设”,在国家战略需求与学术创新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在主旨发言环节,第一阶段的四位专家就中国的全球倡议体系,多元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区域国别学跨学科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治藏稳藏兴藏与中印关系等议题提出了前瞻性的想法和思考。第二阶段的学者则聚焦于构建区域国别学自主话语体系。
在分论坛交流环节,欧荣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外国语学院的区域国别智库建设:以环波罗的海国家研究中心为例》的专题发言。欧荣教授结合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杭州师范大学环波罗的海国家研究中心的四年建设实践,探讨外国语学院如何通过学科交叉、资源整合与国际合作构建特色智库。她指出,中心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国际合作为桥梁”,通过委托课题研究、国际学术平台搭建及国际教育拓展,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政策咨询与成果产出。她认为,外国语学院智库建设的核心在于:开拓视野,错位发展,强化跨学科协同;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推动研究成果向政策转化;以国际合作为桥梁,建立区域研究话语权。
欧荣教授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与讨论。她的研究实践为外国语学院在新学科格局下如何实现创新发展、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区域国别学的智库化建设与跨学科探索开辟了新的思路。